抗美援朝战地日记:微弱月光下汽车行驶在悬崖之上,司机安然若素

发布日期:2025-04-13 11:51    点击次数:135


铁道兵团政治部为了摸清入朝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特意派出了几位干部组成调查组,前往一师连队进行实地调研。这个小组由青年部科长王继晖带队,成员包括组织部干事张景兆、保卫部干事乔恩川和宣传部干事王学俭,王继晖担任组长。

1951年2月1日,王学俭和另外三人从北京启程,直到4月10日才返回已经入朝的兵团政治部机关。他们在连队、班、排待了整整两个月零十天,收集了大量鲜活的英雄故事和连队政治工作的详细情况。王学俭每天坚持写日记,把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动人场面一一记录下来。

1951年2月1日,地点在北京。

在31号的部门会议上,决定派遣几位同事前往朝鲜铁道兵先遣部队进行调研。这几位同事包括青年部的王继晖科长、组织部的张景兆干事、保卫部的乔恩川干事以及宣传部的王学俭。陈力副主任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主要任务:一是深入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二是协助部队开展工作;三是通过这次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要不畏艰难,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并在工作中展现团队精神,争取为集体争光。

我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连队中磨砺自己,认真记录下官兵们的感人事迹,用心做好宣传报道,让国内外的人们都能了解我们军队将士们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怀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有机会亲自前往朝鲜前线,我内心无比振奋,我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2月3日,沈阳。

早上五点我们到了沈阳,先去东北军区政治部打听,得知崔田民政委和李寿轩副司令员住在交际处,我们就去那儿找他们。等到下午四点,两位领导回来了,他们请我们吃了顿丰盛的晚饭,并叮嘱我们要深入基层,多做调研,协助工作。崔田民政委特别交代我,看看前线的情况,能不能在前线建个随军印刷厂来印报纸,如果可以,就回个电报。我们走到楼梯口时,李寿轩副司令员又提醒我们,要提高警惕,确保任务完成。我们激动地回应:“请领导放心!”我们紧紧握手告别,向领导敬礼后,便返回了火车站。

候车大厅里挤满了朝鲜人民军和我方的官兵。这是我头一回见到朝鲜人民军,他们有的披着棕色的子大衣,有的则是绿色棉袄,袖口还镶着红边。在人群中,一位叫王光玉的朝鲜军官和一位叫王维的中国铁路工人,正用笔在纸上写着汉字,互相交流着。

二月四号那天在通化。

昨晚十点从沈阳坐火车出发,今天早上五点多到了梅河口,七点换车继续走,中午十二点到达通化。这是我第二次来通化。

1945年11月,日本投降后,我们胶东的八路军接到命令向东北进军。我们海军支队从龙口乘小渔船出发,在海上漂了七八天,到达庄河。经过通化后,继续北上到牡丹江。经过两年多的剿匪战斗,我们先后消灭了座山雕、许大马棒等土匪,解放了牡丹江的大片地区。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就是讲述这段英勇历史的。我们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英雄,永远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过去东北老百姓对八路军没什么认识,看到我们这些穿得朴素的军人总是没什么反应,但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通化作为国防前线,老百姓对军队特别支持。我们几个人准备过江,想买两斤白酒路上御寒。临近春节,所有店铺的白酒都卖完了,我们只好去批发部。说明情况后,一位工作人员说可以匀一些零散的给我们,于是给我们打了两斤。

阳历二月的第五天。

今天是除夕,我们在边境线上度过了这个特别的节日。虽然环境紧张,但买了些罐头和通化葡萄酒,大家依然很开心。原本计划今天过江去朝鲜,因为一些原因改到明天了。趁这个机会,我们去了铁道兵一师的留守处了解情况。这个部队来东北后任务不明确,经常调动,结果留下了八个摊子。师部、各团甚至连队都有留守人员,前线人手不够,后方的人却闲着没事干。我们把这些情况整理成报告,交给了兵团政治部的陈力副主任,还写了一篇“工作研究”的文章。师政委李平审阅后,我们把材料寄回兵团,供领导参考。

二月的第八天

早上十点我们启程,下午三点抵达桓仁县城。坐在敞篷车里,风沙扑面,眼睛都难以睁开。道路高低不平,一会儿驶入高山峻岭,一会儿穿过幽深峡谷。在茂密的森林中,偶尔能看到几间小茅屋,屋顶升起缕缕炊烟。每当经过一个小村庄,孩子们都会追着我们的车挥手。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着迎春的红对联。田野里,老黄牛和小牛犊悠闲地吃草,猪群和羊群也时不时出现。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峦上满是柞树。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园。面对这样的景象,我不禁想起了流亡三部曲中的歌词:美丽的大好河山怎能被敌人侵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怎能在我们手中毁掉。

到了桓仁县城,我们在一家小旅馆安顿下来。晚上,高区长过来跟我们聊天,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情况。他以前在山东鲁中四纵队当过兵,后来调到东北,参加过四保临江的战斗。见到我们这些部队来的同志,他显得特别热情,特意把我们安排在这家旅馆住下。

2月9号那天

早上九点从桓仁动身,下午三点到达宽甸。今天的路比昨天还要难走,翻越了两座大山的曲折山路,刚下山就看见一处石棉矿,我们停车休息,矿工们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取暖。矿上有几位管理人员曾经是四纵四十二军的退伍军人,见到我们特别亲切。

得知我们是铁道兵团的人后,他提到门口站岗的警卫也来自铁道兵团。我走到门口,见到那位同志。他告诉我,他属于四支队,去年九月从石家庄退伍回来,家就在山下的村子里。我说明我们是铁道兵团政治部的,正准备前往抗美援朝。1946年,我北上牡丹江之前,曾在宽甸停留了一天多,那时我们住在伪满时期的兴农合作社的红房子里,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宽甸县的粮库。

2月11日,在朝鲜的南坪里。

昨天下午4点,我们从宽甸出发,晚上跨过鸭绿江。车子开上临时搭建的浮桥,摇摇晃晃的,多亏有向导带路,司机技术也不错,总算安全过了江。过了江,车子开进了大山里的盘山公路,路很窄,修在悬崖边上,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到下面湍急的江水,真让人捏把汗。好在司机经验丰富,这条路他跑过很多次了。车子顺利通过这段险路,大家都夸司机技术好。

师宣传科长邢桂经表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定要为这些司机同志记上一大功!”其他同事也赞同道:“确实应该,司机们连续熬夜,为了避免空袭还不能开大灯,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稍不留神打个盹,后果不堪设想。”晚上九点过后,天气冷得刺骨,双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呼出的气息在眉毛上结成了冰。寒风迎面吹来,脸上像被火烧一样疼,尽管困得不行,但谁也不敢打瞌睡,生怕一不小心就从车上摔下去。

天还没大亮,我们就安顿下来了。房东老爷子用汉字跟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以前没有自己的地,解放后分到了3000坪田,里面包括500坪水田。他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人民军服役。老爷子对我们志愿军特别热情,说这里从没被敌人骚扰过。吃饭时,他特意端来朝鲜泡菜招待我们。我们想给钱,可他坚决不收,最后只好偷偷把钱塞给了他家孩子。

2月13日,位于朝鲜平安南道介川郡东南方向的童安里村。

今天下午两点多,敌人的飞机突然向我们开火,机枪疯狂扫射。四架敌机接连在我们村子头顶盘旋,用机枪扫射、投弹轰炸。东边三里外的小村子很快被大火吞没。我们来不及躲进附近的防空洞,只能赶紧在屋里趴下。

我透过窗户缝隙往外瞧,看见一架飞机在中间开火,还有三架在周围盘旋。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的射击后,飞机才离开。我走到被炸毁的房子那里,火势依然猛烈,房屋倒塌,村民们正忙着往外搬东西。一头黄牛被烧得焦黑,肠子都流了出来。这头牛死在一个石碾旁,几个村民正用绳子往外拖,看来它之前正在拉碾子。

绕到后方时,我看到三个老乡正在捆扎草袋。走近一瞧,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倒在地上,肚子里的肠子全流了出来,老乡们正打算用草袋把他包起来埋掉。这个血腥的场景深深印在我脑海里,我拍了几张照片作为记录。公路边的水沟里,一具黑人尸体还躺在那里,路边散落着许多标有“U.S.A.”字样的汽车、坦克、炮弹和罐头盒。显然,这里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小屋里,爆炸声和机枪声让我心惊胆战,屋顶的尘土被震落砸在身上,那一刻我以为自己死定了。旁边的朝鲜老太太吓得大叫,整个人趴在地上,她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安静地趴在她身边,一声不吭。就在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去安慰和鼓励她们。

敌机再次来袭时,我们迅速躲进了附近的矿洞。这条矿洞足足有300米长,里面堆满了村民的家具,还有不少老人、妇女和孩子。大家安静地坐着,听着飞机在头顶轰鸣,但没人感到害怕。这个矿洞非常坚固,机枪子弹打不进来,炸弹也炸不穿。

我回头一看,最里面坐着的老人,正是刚才在小屋里和我一起遭遇枪击的那位。我们目光相遇,彼此都笑了。翻译站在旁边,帮我们交流。她说自己原本住在平壤,家里的房子被敌机炸毁了,只好带着家人逃难到这个地方。

二月十四号那天,在巨兴里。

走了一整晚,我们终于到了巨兴里这个小山村。这儿是七〇部,也就是一师的营地。村子坐落在一片十几里长的山谷里,两边山坡上零零散散地分布着一些房子。这地方特别适合躲避空袭。文工团的三位同志在这儿待了两个月,收集了不少感人的英雄故事。

2月15日那天

我们连夜徒步前进,最终抵达了阳德郡温泉面的顺于里三溪洞,在这条山谷里安顿下来。这条山谷绵延十多里,两边山坡上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

2月16日,我参加了师政治部的内部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落实兵团政治工作会议的决定。有同事要回北京,我顺便让他给报社的同事捎了封信。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北朝鲜的山洞特别多,完全可以在前线设立一个小型印刷所来出报纸。于是,我把这个想法通过电报发给了崔田民政委和陈力付主任。

地上积雪已经超过三十厘米,朝阳的山坡上,部分积雪融化,露出了黄褐色的泥土和深色的岩石。路面上,融化的雪水重新结冰,穿皮鞋行走特别容易打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一大早就下起了大雪,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天空、田野、房子,仿佛披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雪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北风呼呼地刮着,松树林被吹得沙沙作响,天上还不时传来敌机的轰鸣声。我们的房东大嫂,身上只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冒着风雪为我们打水做饭。她家的小孩衣服更是破烂,冻得鼻涕直流。这就是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苦难。我看着他们,心里默默想着这些受苦的百姓,也在思考自己该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




Powered by 九游游戏助手怎么删除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